一名巴西隊女球迷因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而流下傷心淚。新華社發寧莎鷗
儘管在電視上看到聖保羅有人燒汽車的消息,儘管記者住的公寓樓下短暫地聚集了騷動的人群,但我還是不得不說,至少從我接觸的球迷來看,巴西人還是很淡定的。
在距離“慘案”過去3個多小時後,不遠處的科帕卡巴納海灘依舊燈火輝煌如常,巴西球迷該吃飯的吃飯,該喝酒的喝酒,甚至有身穿巴西球衣和德國球衣的球迷把酒言歡。
而我路過一家小酒吧,居然有一堆穿著巴西球衣的性感美女在熱舞。這還是一個剛剛被“打爆”的民族應有的態度嗎?偶遇講英語的貝拉,她笑說:“比賽只是比賽,生活還得繼續。”
儘管賽後大家都把這場慘敗跟60多年前的馬拉卡納慘案扯上關係,但認真想想,這關係有點牽強。上世紀50年代,經過二戰的洗禮後,巴西正走在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上,而當時的世界杯成為了他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。可以說,他們是舉全國之力辦世界杯、修建馬拉卡納球場,親歷者回憶說,當時政府沒錢,就用認捐座位的方式籌集資金,你捐了錢,這個座位你就擁有了5年10年的使用權。巴西人你五千我一萬,這才建成了馬拉卡納球場,因此,最後的失利才顯得那麼慘痛。
而如今,巴西作為“金磚四國”之一早就被人熟知了,世界杯,他們也拿下了5屆。換言之,巴西人已經見過世面了。
體育,跟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一樣,只是展示國力的一個方面。其他方面越強,也許體育所承載的意義可能就越弱。中國改革開放初期,寄希望於奧運金牌改變我們“東亞病夫”的形象,揚我國威,因此每一塊金牌都很寶貝。而現在,我們獲得金牌,卻習慣於算一算金牌後面的經濟賬,反思全民健身與金牌的關係。巴西世界杯的道理,也大抵如此。
比賽只是比賽,生活還得繼續,不是嗎? (原標題:這一次 巴西人輸得起)
- Jul 10 Thu 2014 11:16
這一次 巴西人輸得起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